咸宁:“小切口”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01-04 10:49

近日,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紫山药基地里,村民们忙着将刚采挖出来的紫山药去土、分拣、装袋,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紫山药是关刀镇新引进的特色产业,该合作社今年试种60亩,亩产近5000斤,带动周边30余户脱贫户劳力务工就业。

“现在亩产量能达到多少?产业补贴都发下来了吗?”该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社员了解紫山药补贴发放相关情况。

这是该市纪检监察机关选取“小切口”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咸宁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特色产业为切入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一线走访、开展“小切口”监督,推动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以精准有效监督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产业园挡土墙已经修好了,再不用担心发生山土滑落的情况了。”“今年筷子销量还可以,我们还打算发展电商”……面对前来走访的咸安区大幕乡纪检干部,双垅竹筷厂相关负责人马仁忠说道。自竹筷厂开工以来,区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了多次实地走访监督,帮助马仁忠解决了不少难题。

被喻为“楠竹之乡”的咸安区,是湖北省重点竹材生产县(市、区)之一。该区纪委监委紧盯这一“能让百姓富起来”的特色产业,围绕竹产品规划审批、用地选址、环境保护、招工用人、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加工企业,全面了解政策落实、职能部门履职情况以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护航竹产业全链条高效运转。2024年,该区纪委监委围绕竹产业开展监督15次,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余个。

“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多、资金多、受益面广,容易滋生‘蝇贪蚁腐’。”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特色产业项目发展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收集落实惠农政策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线索,着力整治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等问题,用铁纪保障产业兴旺,护航乡村振兴。

油茶是通山县传统特色产业,全县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专业合作社以及深加工企业186家,每年发放产业奖补资金超1000万元。

为防止奖补资金“跑冒滴漏”,通山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归集油茶产业补助、注销(吊销)市场主体及经营异常名录等多种数据,搭建“经营异常主体获得油茶产业补助”等监督模型,通过实时监测预警,数据筛选比对,形成动态监督清单。并通过“派单”形式将清单下发至相关派出纪检监察组,以“组组”“组地”联动监督方式,核查疑点问题,跟进问题整改。

在该县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通山县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1.9万农户就业增收致富,油茶年产值达15亿元,自此走出了一条既富口袋又绿山头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外,为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咸宁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紧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及时督促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建立驻点包保指导服务制度,积极协调产业、农技工作人员定期在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做足“功课”,有效实现增产增收。

如今,在咸宁全市版图上,除了传统的楠竹、苎麻、桂花、茶叶四大产业,嘉鱼蔬菜、通城生猪、赤壁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也遍地开花,“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正在鄂南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00万亩。(方明威 高欣)

您是第位访客